**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认知心理
1.概述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感知、语言、注意等心理过程,关注认知、行为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2.感觉
定义:感觉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初级意识体验的过程。
感官器官:接收环境刺激的生物器官,包括视网膜、耳蜗、皮肤、味蕾、嗅觉上皮。
感官特性:每一种感官对特定类型的刺激有特定的反应,不同感官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不同。
感知阀限:包含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感觉阀限,与能引起差异感觉的最小刺激差的差别阈限。
反应标准:受经验、动机和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反应标准。
感知适应:感官对恒定的刺激反应逐渐减弱,对动态刺激则更加敏感。
感知焦点:感知的主要处理过程,改变感知经验的开发模式。
印象与背景:印象指停留于经验中的感觉,背景处于感觉的边缘并且具有固定的反应模式。
感觉迭代:由于感知或知觉系统的发展使某种感觉不可再次体验。
3.知觉
定义:知觉是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加工并形成复杂意识体验的过程。
多模整合:以多感官信息的结合增强整体知觉体验。
知觉恒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对物体的恒定知觉。
双向处理:下至上从感官输入开始,上至下则依赖于已有知识和经验。
知觉负荷:处理过程的复杂性或信息量导致知觉的中止。
知觉推断:在缺乏直接信息时,根据经验推测或填补信息的空缺。
知觉学习:通过经验和练习调整知觉系统的反应模式。
时空知觉:对物体或自身运动与时间流逝的感知。
知觉差异:不同环境中发展的个体在知觉上的差异。
4.注意
定义:注意是个体集中心理资源处理特定信息或任务并忽略其他不相关刺激的过程。
内隐与外显:内隐由刺激本身或低层次的处理过程引发,外显则受知觉过程的驱动。
选择性注意:在众多刺激中集中资源处理特定刺激,忽略其他不相关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对某一任务或信息的专注。
多任务处理: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个任务或信息,通常会影响处理效率。
认知瓶颈: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效地处理有限的信息,无法处理额外的注意信息。
动机调节:根据任务的重要性、预期和兴趣,动态地调节注意力资源的分配。
过滤器:在信息进入意识之前,通过某种“过滤器”筛选并忽略无关刺激。
图式:通过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影响对刺激的选择与注意。
5.记忆
定义:记忆是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感官记忆:存储感觉的瞬时记忆,包括视觉和听觉信息。
短时记忆:暂时保存信息的记忆,容量约7±2项。
工作记忆:对短时记忆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长时记忆:持久保存信息的记忆,容量几乎无限。
情节记忆:对亲身经历的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事实、概念和语言的记忆。
信息加工: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与提取。
记忆重构:记忆受情境或其他信息的影响发生变化。
6.情绪
定义:情绪是由特定刺激引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直接的感受和行为。
情绪类型:根据不同的心理体验,将情绪划分为愉快、愤怒、悲伤等。
情绪维度:情绪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度、持续时间、激活性等。
情绪反应:由情绪引起的心理、行为和生理等多层次的反应。
隐性情绪:由未知原因引起的情绪,或者未体验但产生影响的情绪。
情绪知觉: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状态的感知与理解。
情绪障碍:情绪调节功能的异常,导致情绪体验的持续性失衡。
情绪调节:主动调整情绪体验和表现的过程,以减轻不适感或增强适应性反应。
情绪评估:对刺激或情境的情绪意义的判断,决定情绪的产生与强度。
7.语言
定义:语言是处理和理解信息的符号与规则的集合。
语言习得: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包括第二语言。
普遍语法:人类语言的普遍基础结构。
隐性语法:不需要刻意学习,对语言规则的直觉性知识。
语言理解:将语言转化为有意义信息的认知过程。
语言生成:将思想或信息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
语音处理:大脑识别和加工语音信息的过程。
内部语言:在思考、推理和决策过程中,内心自发使用的语言。
认知语言:语言不仅反映思维,也塑造思维和认知结构。
8.思维
定义:思维是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与整合的过程。
抽象:从具体事物中提取共性特征并形成概念的过程。
分析:将复杂问题拆解成部分,理解其组成和关系的过程。
创造: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直觉:快速且无意识的判断,基于经验和感知的积累。
类比:通过已知的相似性,推测未知事物的过程。
推理:从已知信息中得出新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
决策:在多个选项中做出选择的思维过程。
批判:对信息或论证进行评估和反思的思维方式。
9.术语
表征:对事物或思维的心理再现或符号化。
负荷:处理信息所需的任务资源量。
阀限:触发反应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